逆反主流!荷蘭So What's Next ? 爵士音樂節
十九世紀時歐洲白人與非洲黑人接連來到美洲大陸,來自歐洲的古典音樂與非洲音樂也於美洲大陸相會,融合為所謂爵士樂的雛形,在美國的紐奧良逐漸風行而起,經年累月地發展後,衍生出當今爵士樂之各種風格百家爭鳴的景象。爵士向來帶著「自由」與「反叛」的精神,而若擺上美酒佳餚,同時也讓人感到「高雅」與「時尚」,迷人之處自是不言而喻。論起爵士音樂節,在這三分之一國土皆位於海平面之下的低地國「荷蘭」,就不得不提那歷史悠久且世界知名的「北海爵士音樂節」 。北海爵士音樂節是由以流行雜誌起家的荷蘭商人Paul Acket於1976年創辦,他將賺錢的雜誌公司變賣,全新經營音樂理想,至今四十餘個年頭,已然成為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音樂節之一,而於「北海」之「外」的So What’t Next?又有何令人著迷之亮點呢?
一個僅以問句為名的音樂節,揭露了So What’s Next?爵士音樂節對於策展方面以及音樂導向的展望與期許.So What’s Next?音樂節藝術總監Frank Veenstra在與北海爵士音樂節合作下,創辦了一場為期三日且挑戰爵士樂種界限的音樂革命,意欲激起聽眾對於「主流之外」且「不易捕獲」之珍奇音樂的興趣,音樂節目的排程選定也特意聚焦於具潛力開創下一波風潮的後起之秀。以2016年的第四屆音樂節概念為例,其以深受天才鋼琴家Robert Glasper的影響之嘻哈爵士複合風格為核心,樂風橫跨了爵士、節奏藍調、靈魂樂、嘻哈及Neo-Soul 的 Robert Glasper雖不在此屆表演陣容內,邀請到的是同樣深諳此道之薩克斯風演奏家Terrace Martin與 Marcus Strickland、天才電風琴與鍵盤演奏家 Cory Henry、鼓手Makaya McCraven、豎琴演奏家Brandee Younger與小號手Theo Croker。
So What’s Next?爵士音樂節的另一亮點則是競爭激烈的年度節目徵選擂台,邀請業界策展人與樂評家齊聚評選,每年皆有來自歐陸的近百組樂團參選角逐在舞台上大放異彩之機會,而此系列高人氣的演出也帶來各中小型音樂展演與音樂節合作的高度意願,實現音樂節與城市文化深度結合的願景。不汗顏地說,筆者所率領的方斯由當代爵士八重奏(S’yo Fang Octet)曾去年有幸突圍受邀演出。
2018年的So What’s Next?爵士音樂節推出都會跨界陣容,除了由薩克斯風名家Joshua Redman領軍的舊金山共合體(SFJAZZ Collective)與熱愛歌唱的低音提琴名家Avishai Cohen之外;另強打英倫爵士牌,包括以極簡風格結合爵士與電子音樂語言的走走企鵝(
GoGo Penguin)與英倫爵士新勢力低音號演奏家Theon Cross。既是荷蘭的音樂節,當然不能不提這地主國以管弦樂團(NoordPool Orkest)集結四為荷蘭爵士新星(Zara McFarlane, Anna Serierse, Ben van Gelder, Jorrit Westerhof)向知名歌手Joni Mitchell致敬的製作《Song of Joni Mitchell》。So What’s Next?爵士音樂節誕生於千禧世代,直至2018年來到第六個年頭,即將於十一月二號到四號在荷蘭的第五大城、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電子公司之一的飛利浦(Philips)駐點之科技重鎮–恩荷芬(Eindhoven)舉行。
(全文收錄在2018.09, EVENT 365生活誌 秋季號,全省各大誠品、金石堂、三民書局及香港誠品熱賣中;網路購書請進
博客來 或
Pink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