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錢大同
眷戀舊時光 村馨年味情
百年驚絕過傳統習俗烙印人心
內務部訓令第 號(另令順天府尹,步軍統領,警察廳類同)
中華民國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令各省民政長
新邦肇造陽曆紀元,所以利交通而便會計,允宜垂為令甲,其四時令節,關於社會風俗人民生計,本部衡度民時,對於此類習慣,未便干涉,呈明大總統:以陰曆元旦為春節,端午為夏節,中秋為秋節,冬至為冬節,國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員亦准給假一日,以順民意,而從習慣等因,奉大總統批:「據呈已悉,應即照准,此批」。奉此,除電知外,合行抄錄原呈,令行該民政查照,並轉行各機關知悉,此令。
儀式可引領你我找回人類的純真
人類社會的節慶,大凡離開不了【儀式】,無論是中國或是西方,對於過年都有一種獨到的定義;華人社會年味越來越淡,過年儀式越來越精簡,到最後連對過年的期待都變得精簡,這才似乎漸漸覺得丟掉些了什麼。
也許你我永遠不能真正了解,生活多麼需要儀式感。過年的一個個儀式,將會把我們心中的希望再度點亮;因為先父早年從事軍職,我就是在眷村裡長大,過年的氣氛將永遠難忘。
年味之變淡是從我們對過年變得隨便
小時候是最有「年味」的。那時候過年父母一定為兒女買好新衣,端端正正疊好放在床頭,等著初一一早再穿。而年關將近,媽媽念茲在茲的是家裡的大掃除總還沒空搞起來,早晚都要瑣瑣碎碎念叨著。
猶記大掃除那天必定是很鄭重的,全家大張旗鼓忙碌一整天,掃屋頂爬窗台,裡裡外外清掃著,記得住在眷村時大多數鄰居還會為大門及窗框塗漆。
大年三十貼春聯用的都是現熬的漿糊。漿糊粘上的春聯非常實用,光是刮掉前一年的春聯就是個大工程,非半天時間搞不定,還得全家上陣累得滿頭是汗。再接著熬新一年的漿糊,爬高上低把春聯貼得裡裡外外滿滿當當。
難忘的是家家戶戶自製年糕、灌香腸、醃臘肉、包水餃;來自於大家南北的鄰居媽媽各有獨門食譜,除夕夜就承現迷人且療癒的菜餚。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中的馬媽媽會在至交的鄰居中逐家送「什錦菜」, 那是一年中鄰居們連繫最密集的一天!
除夕晚上小孩子都是做好熬一宿「守歲」的打算的,沒有熬過去很早就睡下或者初一起得晚了的總要被鄙視。
原來所有的創意都源自玩樂的本能
我們家從來不會要求守歲,除夕晚上絕對就是村子裡男孩們鞭炮戰的一晚;依稀地記得,有一年村裡除夕夜的炮戰折損了好幾件女孩子的新衣。當時曾流行過的「喇叭褲」、「自組音響」、「黑膠唱片」、「馬靴」、「野狼機車」..,也勾起我們美好的回憶 。
凌晨5、6點就會給斷斷續續的鞭炮聲和親戚鄰居家來拜年的敲門聲給吵醒,大人們忙著預備瓜子、點心、零嘴,茶葉罐一旁陪伴著。
壓歲錢有家庭除夕給, 也有些是初一早上給,無論如何,拿到壓歲錢後就是一尾活龍了,且讓我們相約振興台灣經濟吧!
錢大同
台灣天藝劇團團長/資深劇場工作者/文創團隊執行長/設計師/大學教歸/廣播主持人